伤寒病原菌特点?伤寒病是哪年发生的?

伤寒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伤寒沙门氏菌是革兰阴性菌,属于沙门氏菌科,是具有强大生存能力的病原菌。伤寒病的发生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疾病灾害。

菌体形态特点

伤寒沙门氏菌是短杆状细菌,通常为革兰阴性,无芽胞,不产生孢子。其菌体长度约为2-3微米,直径约为0.4-0.6微米。菌体表面有一层薄膜,使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生存环境特点

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但在4℃以下和50℃以上的温度下,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此外,它还能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对一定浓度的盐和干燥条件也有一定的耐受性。

传播途径特点

伤寒沙门氏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通过不洁食物、水源或污染的手传播给其他人。此外,伤寒沙门氏菌还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致病机制特点

伤寒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后,首先通过胃酸的抵抗,进入小肠。然后,它通过菌体上的附着因子结合小肠黏膜上的受体,进一步侵入肠黏膜细胞。在细胞内,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分泌毒素和激活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导致伤寒病的发生。

伤寒病的历史

伤寒病最早被记录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希波克拉底时期。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对伤寒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在1849年,英国医生威廉·威特利首次发现了伤寒沙门氏菌,并成功分离培养了该菌株。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伤寒病的主要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