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女子此前受“怪病”困扰,常年出现神志不清或身体无力的症状,原来竟是得了裂头蚴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从她脑中取出了一条5厘米长活虫。

黄阿姨今年59岁,性格和蔼可亲,但她20年前就得了一种怪病,时不时会突然神志不清、双眼呆滞,随后跌倒在地、全身打颤,有时还会口吐白沫。大家都以为她犯了“羊癫疯”,由于当时家人对这种疾病认识有限,单纯吃药来控制。5年前黄阿姨又开始双脚无力,走路像踩棉花。她曾到多家医院就诊,查头颅磁共振提示“脑内占位病变”,考虑手术风险大,医生建议门诊观察。

今年1月份,黄阿姨的病情逐渐加重,下肢无力,只能卧床休息,还有癫痫发作,生活颇受困扰,最后来到东莞市儿童医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该院神经外科张咏康主治医师接诊后,立即安排相关检查,通过大脑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黄阿姨的脑内病灶从原来的左侧枕叶转移至右侧额叶,综合诊断黄阿姨脑内有寄生虫。但是脑内病灶邻近大脑重要区域,一旦损伤可能造成永久的人体手脚运动神经功能损伤。如何精准找到病灶并避免手术损伤,是个棘手的问题。

经过充分术前论证,神经外科团队决定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和超声技术寻找病灶,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病变,最大限度保护正常大脑功能。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活捉”一条长约5厘米的寄生虫,病理检查证实为颅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寄生虫怎么跑到黄阿姨脑内去的呢?她回忆,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卫生观念不足,常喝生水。医生推断,黄阿姨脑内的虫大概率是这样感染的。裂头蚴感染多见于饮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蛇或猪肉等人群。

黄阿姨在手术后经规范的杀虫治疗,下肢无力症状逐渐恢复,无癫痫发作,恢复良好。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黄阿姨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且手术后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损伤。

健康知多D

警惕裂头蚴病的

三种易感染途径

医生介绍,人类感染裂头蚴病通常有3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接触。如接触蛇蛙等动物及其组织器官、接触受污染的草药或水源等。第二种是进食可食用的蛇蛙。实验发现,在56℃的环境下,裂头蚴可以存活3小时;在0℃的环境下,裂头蚴可存活数十天。第三种是喝生水或误吞湖塘水,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寄生虫(裂头蚴)的感染?一方面,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敷皮肤、伤口,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蛙、蛇、家禽、猪等动物的肉。不吃蛇胆,不喝生水。另一方面,不要在不干净的水域玩耍,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