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乙肝的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乏力和疲劳: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引起疲劳和乏力的感觉。

黄疸: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受损,使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

恶心和呕吐:乙肝病毒感染会引起胃肠道问题,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上腹部不适: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肿大,引起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深色尿液和浅色大便: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胆红素排泄异常,使尿液变深色,大便变浅色。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接触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液,如共用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等。

性传播: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发生性接触,包括性交、口交等。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亲传给新生儿,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母亲乙肝病毒DNA水平高的情况下。

老人得乙肝会不会传染给孩子?

老人得乙肝病毒感染后,是否会传染给孩子取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如果老人通过血液传播或性传播感染乙肝病毒,他们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然而,如果老人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不会将病毒直接传染给孩子,但是孩子在出生时可能会受到感染的风险。

预防乙肝传播的措施

为了预防乙肝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能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预防接种程序完成接种。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共用注射器、针头等注射器具,不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母婴传播的预防:孕妇应在孕期进行乙肝病毒筛查,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接受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