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简称血栓性微衰竭(血管内坏死)。它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包括:
广泛瘀斑和水泡
进行性出血
血压下降
全身多发性血栓形成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因素包括:
严重感染
创伤
妊娠并发症
根据专业机构的指导,以下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存在致病原如细菌、寄生虫等和/或疾病诱发因素,同时满足下列4个凝血参数的改变:
血小板计数比正常下降50%或更多
PT(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延长而且抗凝血酶比凝血酶的半衰期减慢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或D-二聚体含量)升高
纤维蛋白ogen抗原降低至5g/L或更低
无上述微血管栓塞症状(如广泛肢体坏死等),但同时满足下列4项诊断要点:
血液学证据支持微血管栓塞症
病因学证据支持微血管栓塞症
没有可疑的阻塞性血管病
没有其他更可能的原因可解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实验室异常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包括:
治疗原发病,如感染等。
适当输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剂、抗纤溶酶药等。
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炎症反应。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了解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及早进行干预,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