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严重的病理过程,特点是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出血倾向和微血管栓塞。DIC的发生通常由于体内炎症、感染、创伤、肿瘤、妊娠等原因引起,促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激活的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被消耗而血小板计数减少,同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也被激活,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栓病灶的持续出血。DIC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严重的血液凝块病理过程,它可以导致全身性凝血和微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DIC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衰竭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机体内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元件过度消耗和活化,造成凝血动力学不稳定。在DIC中,血液的凝结与抗凝能力失去平衡,导致坏死组织的出血、创伤部位的渗血以及鼻、咽、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多个部位的出血。

2.血栓形成:在DIC中,由于凝血活性增强,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往往以不适当的方式聚集,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这些血栓可以堵塞血管并阻碍血流,同时也消耗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3.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和异常凝血的结果,导致微循环受阻。微循环是指位于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小血管网络,它起着输送养分和氧气、排除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当微循环受限时,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损伤。

4.异常的凝血参数:在DIC中,检测常用的凝血参数常常呈现异常。例如,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