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的前身是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座落于伊通镇人民大路1337号,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医院。承担全县48万人口和比邻7个市县近2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是省内唯一一所从事满族医药研发的科研单位。医院现有职工384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92.7%,中级以上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的42%。开放病床510张。拥有固定资产2.1亿元。

1996年以来,医院在新一届领导人班子的带领下,与全院职工一道同心同德、勇于创新,克难求进,励精图治,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功能,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使医院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县卫生系统的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在我县同行业中占领先地位,在省内同行中脱颖而出,一跃跨入省内先进单位行列。

2004年9月更名为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为解决百姓就医条件和环境,2006年移址新建现代化综合楼,医院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

近年来,医院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无论是科技兴院还是规模建设,无论是优质服务还是医院文化,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不断努力开创新局面,打造新优势。特别是在科技兴院和人才战略上,敢于占领前沿阵地。引进高压氧舱,高强度聚焦超声刀,磁共振,64排螺旋CT,全自动大生化,多功能血管机,芬兰产乳腺钼靶,日本东芝产DR、CR、小C臂,双导语800MAX光机,东芝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过敏鉴定分析仪,三维,四维彩超,经颅多普勒,体外碎石机,心脏工作站,德国产数码电子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阴道镜,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超激光,03发生器,康复机器人,病理检验系统等高科技尖端设备。

医院技术实力雄厚,科室健全,功能完善。分设四大系统、四个中心、一个研究所。四大系统:内儿科系统设: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外妇科系统设: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重症监护科、麻醉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肛肠科等;医技系统设:磁共振科、放射线科、介入治疗科、超声诊断科、心脏工作站、临床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感染控制科、营养科、药剂科等;门诊急诊系统设:中医、西医、满族医、各科急诊、120救护站等。四个中心有:血液透析中心、不孕不育中心、康复中心、健康体检治未病中心。一个满族医药研究所。先后与吉林大学附属一、二、三院,长春市妇产科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延边华侨烧烫伤医院,解放军301、309医院,海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沈阳盛京医院等省内外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汇聚多位权威专家、教授亲诊。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开展普通外科、创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外科、心脏外科、五官外科和胸外科等手术。同时开展的血液透析、介入治疗和微创外科手术,填补了我县空白。

医院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和省级医院接轨,让伊通百姓享受到了省内先进技术和诊治水平。2017年门急诊量149162人次,住院患者13277人次,总收入11723万元,较2016年增收1115万元,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标。

几年来,民族医院一直坚持致力于研究、搜集、整理、挖掘民族医药工作。特别是对满医药的研发工作,部分课题初见成效。其中满药“腰突胶囊”获得四平市科技二等奖。2006年5月份民族医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吉林省唯一一家满医药研发课题单位。这个课题也是我省接受国家关于满医药研究的唯一课题单位。满医药是与蒙药、藏药齐名的中华医药文化的瑰宝,县民族医院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开发工作的重任,必将为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百姓健康造福。

医院始终秉承“百姓化医院,专家型诊治,宾馆式服务”的经营理念,全方位打造具有省内一流水准和档次的就医环境与窗口形象,为县域内卫生事业向前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医院高度重视战略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成功打造区域内医疗航母,实现医、科、工、贸集团化,建设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为百姓造福,为县域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进步和民族医药走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