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石病(venal calculi)系指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仙基质(如基质A、Tamm-Horsfall蛋白、酸性粘多糖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影响形成尿液。 通常会导致腰部疼痛,轻微的结石可服用药物溶解,严重时需要做手术取出。 平时在水和食物方面注意即可预防。
症状:
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可分为钝痛和绞痛。绝大多数病人(约40%~50%)都有腰痛和上腹部间歇性发作的疼痛史,多数呈阵发性,亦可为持续性疼痛,疼痛轻时,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或不适,劳动可使疼痛发作或加重。肾结石绞痛是严重刀割样痛,常突然发作,疼痛常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女性放射至阴唇部位。肾绞痛发作时,病人呈痛苦面容,缩卷在床,双手紧压腹部或腰部,甚至在床上翻滚,呻吟不已。可持续几小时,也可几分钟即缓解。血尿是肾石病另一主要症状,疼痛时,常伴发肉眼血尿或化验出现镜下血尿。有些病人尿中可排出砂石,或解不出小便,或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病因:
局部病因。肾结石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某些生理异常因素造成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尿中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与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粘多糖等)组成核心,然后结晶体在局部增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以下因素影响结石的形成:(1)尿液中结晶成分增多,如高钙尿、高草酸尿、高尿酸尿,在肾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尿路感染:持续或反复尿路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结石;(3)尿液呈酸性时,尿PH值降至5.5以下,溶解度显著降低,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尿量过少则尿中结晶成分浓度升高,有利于结石形成;(4)饮食与药物的影响,饮用硬水、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服用磺胺类药物、乙酸唑胺等也易引起结石。
新陈代谢紊乱。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极为复杂,认识尚不全面。
其它因素。气候、水质、遗传、性别、年龄、饮食和职业等环境因素对肾结石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已肯定,气候干热,日照期长,可使尿浓缩,从而易于生长结石,八、九月结石发病率最高,冬季最低。原因不明的肾结石多是30~40岁,男性较女性多4~5倍,15岁以下的儿童极罕见。据有关统计,食糖过多可能促进肾结石形成,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高温室内工作者,如厨师发病率较高。
预防:
去除肾石的发病诱因。积极治疗形成结石的原因,如控制肾盂感染和解除尿路梗阻,均为防止结石形成和复发的有效措施。
注意充分饮水,尤其是夏季和夜间。为避免尿渡过分浓缩,必须强调睡前饮水,并且在半夜再饮水一次,最好饮用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如每日尿量超过2500毫升,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调节饮食。饮食成分应根据结石种类和尿液酸碱度而定。对于草酸钙结石,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波菜、可可、巧克力等,以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尿时要吃低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血和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