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肿症,中医病名。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西医学称硬肿症为新生儿硬肿症。
病因:
初生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尤其双胎儿、早产儿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为发病之内因,小儿出生之后护理、保暖不当,感受寒邪为主要发病之外因,亦有部分患儿由于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硬肿症病变脏腑在脾、肾。
症状:
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吮乳差,哭声低弱,活动减少。体温低于35℃,重症可低于30℃,四肢或全身冰凉,心率减慢,有些轻症、感染和夏季发病者可不出现低体温。皮肤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部、面颊、双上肢全身。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胸部受累可呼吸困难。
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较慢,微循环差,严重的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肾衰竭。
厥脱:如果阳气极度衰竭、正气不支可出现气息微弱,全身冰冷,脉微欲绝的危象。
生活管理:
患者家属应适当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尽量与患儿进行肢体语言,如经常用手抚摸、搂抱,使之产生积极的条件反射,从而产生愉快情绪。
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不能下咽的患者,不可强行灌服,可以给予鼻饲或滴管喂服。
阳气虚衰的患者,可用甘草加蜜频服。
病室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应提高至25℃-30℃之间,必要时准备电暖箱。
每1-2小时测1次体温,皮肤温度达36℃,体温稳定3小时后,每4小时测1次体温。
患儿的衣服应柔软、舒适,被褥应经常更换。
小儿便后应用温水清洗,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
治疗及护理操作要集中时间,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免失散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