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率先证实,中国人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口咽癌患者可以从放化疗“低毒”方案中获益。
放化疗“毒副作用”是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陆雪官教授、许婷婷教授团队方面22日对记者解释,采用低强度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获得同样疗效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因治疗毒性对生存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回归社会。
该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放射肿瘤学顶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在线发表。
据悉,口咽癌包括扁桃体癌、舌根癌、软腭癌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HPV感染相关口咽癌的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据介绍,在中国,HPV相关口咽癌的发生率一度被认为远低于欧美国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陆雪官/许婷婷教授团队既往的统计数据显示,口咽癌中HPV阳性表达率总体为57.6%。
陆雪官教授表示,根据国内以往的诊疗经验,HPV阳性口咽癌的首次治疗往往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由于具有较高的放疗、化疗敏感性,HPV相关口咽癌预后显著优于HPV非相关口咽癌。此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采用综合放化疗模式治疗了大批HPV阳性口咽癌病例,结果显示,以放化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模式是该患者群体的理想选择之一。
研究团队进一步观察到,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口腔粘膜炎等毒性反应亦不鲜见,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保留疗效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毒性反应已成为团队近年来的重点努力方向。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低强度治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达到100%,该组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疲劳、体重下降、低钠血症、肝肾毒性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陆雪官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证实在中国HPV相关口咽癌患者中,采用低强度治疗同样可实现减“毒”不减“效”,可以明显减低因治疗毒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