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全称乙型肝炎,是属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是属于D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乙肝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属于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通过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例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手术、美容美发过程中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性传播:

性接触是乙肝病毒传播的另一主要途径。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多个性伴侣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后,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如果孕妇患有慢性乙肝,婴儿在出生时就有很高的概率感染乙肝病毒。

其他途径:

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或刺青器具等。

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会进入人体肝脏细胞,繁殖和复制,导致肝脏发炎。乙肝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患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甚至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和剂量完成全程免疫。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如勤洗手、使用干净的毛巾、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

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保持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避免血液传播: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注射器等器具,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等,可以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