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病理过程,由于机体对于各种炎症、感染、严重创伤或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液凝固和抗凝机制失衡,引发广泛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同时发生,进而引起微血管栓塞、组织缺血坏死和出血倾向的一种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以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并存为特征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包括感染、肿瘤、创伤、子痫症等。
在正常的凝血系统中,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出血时会被激活,形成凝块,以止血。然而,在DIC中,凝血活性过度激发,导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耗竭,同时伴有凝血因子消耗和溶解,导致出血倾向。因此,DIC可以看作是凝血系统失调的疾病。
当身体遭受一定的刺激,如感染时,炎症反应会被激活,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物质,例如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这是DIC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因子是被广泛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组织中的物质,其释放可激活凝血系统。
一旦组织因子被释放,它就会和循环中的凝血因子Ⅶ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会进一步激活下游的凝血酶,形成血栓。血栓会导致血管内腔狭窄,进而导致器官缺血和缺氧。
同时,血栓会消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的消耗。血小板通过与血管壁损伤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附和聚集来参与止血,而凝血因子是形成凝块所必需的。这使得DIC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受到抑制,引起出血。
DIC的进展过程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血栓的形成更加频繁,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这种病理生理过程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合理管理DIC的治疗策略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