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凝血(DIC)是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其分期和分型特点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DIC分期通常包括:亚急性期、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亚急性期以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点,急性期为纤维蛋白分解和纤维蛋白原异常消耗为主要特点,慢性期则以纤维蛋白形成为主要特点。按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分型,DIC可分为感染相关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型、恶性肿瘤相关型等。了解DIC的分期和分型特点有助于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它涉及全身的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在了解这一疾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遭受创伤或出血时,血液会迅速凝固以形成血栓,从而防止进一步的出血。凝固过程由一系列血浆蛋白以及血小板的参与而完成。然而,在DIC中,血液凝固系统被异常激活,导致血栓在全身范围内形成,并进一步消耗与凝固有关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这使得患者出现广泛的出血和血栓症状。

根据DIC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分期:

分期一:凝血系统激活期

在DIC的早期发展阶段,触发因子(如感染、炎症、出血等)导致血液凝固系统异常激活。在这一阶段,体内释放的炎症介质刺激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激活。这导致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过度消耗,形成微血栓。

图1.血小板聚集

分期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期

随着DIC的进展,大量的微血栓分布在全身各个器官中,造成血流障碍。这进一步刺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使其数量急剧下降。这个阶段还伴随着纤溶系统的激活,导致纤维蛋白降解增加。

图2.血液凝固

分期三:纤维蛋白溶解期

在DIC的晚期,大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溶解产物的释放导致身体全身的凝血活动异常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数量继续下降。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性出血的症状。

图3.纤维蛋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