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过度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导致微循环障碍、器官损伤和血栓形成,常见于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临床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和器官衰竭,治疗强调早期识别和处理潜在病因、改善血液循环和维持器官功能、调整凝血和纤溶状态。

血液”></p><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严重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异常而过度的凝血和出血。DIC常常作为另一种疾病或病因的并发症出现,而不是单独一种独立的疾病。了解DIC的病理变化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和治疗这种疾病是至关重要的。</p><p>在DIC的发展过程中,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异常活化,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破裂。这种过度的凝血活性会消耗掉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从而导致凝血功能的损害。与此同时,凝血酶也会释放出来,引发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使纤维蛋白降解成溶解纤维蛋白产物(FDPs)。这些FDPs进一步刺激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活性。</p><p><img src=

由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紊乱,病人往往会出现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的现象。体内的组织坏死释放的组织因子会进一步促进凝血活化,导致微循环异常,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展。

诊断DIC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出血、血栓、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常常显示凝血因子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升高等异常。

医疗

治疗DIC的关键在于处理原发病,控制出血和纤溶活性。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使用抗纤溶药物等。同时,对于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如血浆置换或连续静脉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