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溶血是由罗布酮类植物毒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疾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和溶血性贫血,诊断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毒物分析确立。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输血、血浆置换和解毒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蚕豆、不过量食用蚕豆、禁止蚕豆进口或限制使用某些种类的蚕豆

蚕豆病溶血(favism)是由于蚕豆摄入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疾病。它主要影响到一些特定人群,特别是地中海地区的一些人。蚕豆病溶血病例主要存在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希腊、意大利以及北非的部分地区。

蚕豆

蚕豆病溶血通常是由于人体对蚕豆中存在的某种化学物质——卟啉衍生物——蚕豆胺(vicine和convicine)的敏感性导致的。当敏感的个体摄入了蚕豆中的这些卟啉衍生物后,体内的红细胞会遭受到破坏,从而引发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会导致红细胞的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些破碎的红细胞会在血液循环中逐渐减少,造成贫血。溶血还会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胸痛、腹痛、发热、黄疸等。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大便变色,由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黄绿色胆红素引起。

蚕豆病溶血的诊断

蚕豆病溶血的确切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诊断方法:

  • 病史调查:了解患者的蚕豆摄入情况以及相关症状,如是否有胸痛、腹痛、黄疸等。
  • 实验室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铁蛋白降低。此外,可以进行血清胆红素的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溶血反应。
  • 酶缺乏检测:检测蚕豆病溶血患者是否缺乏蚕豆胺氧化酶(G6PD)等相关酶类。